[中国经济时报] 智造未来丨汪应洛:大力推进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访中国工程院院士、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名誉院长汪应洛 2017-09-21 转载: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 张娜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2006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tyc234cc 太阳成集团名誉院长汪应洛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先提出服务型制造战略,并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课题,以及陕西省软科学重点课题、省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服务型制造的著作和论文。在陕鼓集团、陕汽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深入的产业实践,为企业增收超过60亿元,创造利税数亿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商业模式和新型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 在首届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汪应洛院士,请他就新时期服务型制造的概念、发展动因以及意义等进行深入阐述。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提出并倡导服务型制造的专家之一,你是在怎样的形势下提出服务型制造的,我国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最大动因是什么? 汪应洛:我们开始研究服务型制造是在2006年前后,背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各国的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同样深受其害。同时,由于当时我国的人口红利开始慢慢消失,制造业的市场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面临着比较大的困境。怎么样才能够帮助中国的制造业摆脱困境,走向做大做强的道路?结合当时的国际经验,要加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比如,美国的I BM公司、通用电器、通用动力,这些受到冲击的大企业,他们当时的出路是加强制造业当中的服务性。IBM公司把他们硬件业务也就是微机制造,整合卖掉,把更多的精力和技术转向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IBM通过转型升级,已经摆脱困境并有了新的发展。 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一是看到在美国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高达70%-80%。但我国服务业的比重很低,大概在30%-40%,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制造业摆脱困境的一个出路是,加强我国国民经济当中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单纯发展产品制造效率是很低的,效益也很低。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发展服务型制造。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服务型制造这一新型产业形态,目前国内外对其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你是如何定义服务型制造的,发展服务型制造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汪应洛:早在2007年,我们观察到通用电气、IBM等国外制造企业,陕鼓动力(601369,股吧)等国内制造企业在产品的基础上纷纷拓展服务业务,并取得了很大的商业成功。总结来看,首先产品模式发生了变化,这些企业从制造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系统”转变,面向客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次在生产模式上,产业链上,各企业深化分工,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形成服务型制造网络,实现资源的动态整合和高效集成。我们将这种新的制造模式称为“服务型制造”,它是面向服务的制造,也是基于服务的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发展服务型制造,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我国在政策层面推进服务型制造进一步发展作何评价? 汪应洛:我们国家对服务型制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都在积极引导,为服务型制造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服务型制造的产学研搭建交流平台,提供基础公共服务;企业也要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深挖顾客需求,提升创新能力,聚焦核心产业,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合作共赢,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体验,实现产业链的跃升。 在管理研究方面,经过十年探索,从最早的概念讨论、理论体系构建,到现在的实证数据分析,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还需要密切关注中国情境,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未来我国发展服务型制造还将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汪应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普及,为发展服务型制造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期,要抓住这个机遇,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实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进一步实现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 未来,发展服务型制造,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机遇和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此外,政府重在营造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瞄准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加快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价值化、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制造强国战略进程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至于挑战,服务型制造仍是有待探索研究的新领域,对其重要意义和现实路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能力积累。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转型是必须的,但也是困难,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制造业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强化对高端人才的服务能力。新闻链接: http://lib.cet.com.cn/paper/szb_con/493842.html